辽宁教育
主办单位:辽宁省教育厅
国际刊号:1002-8196
国内刊号:21-1062/G4
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》来源期刊
       首 页   |   期刊介绍   |   新闻公告   |   征稿要求   |   期刊订阅   |   留言板   |   联系我们   
  本站业务
  在线期刊
      最新录用
      期刊简明目录
      本刊论文精选
      过刊浏览
      论文下载排行
      论文点击排行
      
 

访问统计

访问总数:28979 人次
 
    本刊论文
基于“儿童立场”的数学教学

【教学案例】

  一、探究学习152×4的计算方法
  (一)探究152×4
  师:同学们,黑板上的题目你们会算吗?自己试一试吧!
  学生自主解决。
  师:谁愿意介绍自己的想法?
  生1:152+152+152+152=608。
  生2:100×4=400 50×4=200 2×4=8 400+200+8=608。
  生3:
  学生自主提问:对我的想法有补充吗?
  生1:第1种方法我觉得有些麻烦。
  师:他说的麻烦是什么意思?
  生2:152×4就是4个152相加,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计算,用乘法更简便。
  生3:第2种方法其实就是列竖式计算的过程。
  师:你听明白他的话了吗?
  生:100×4=400就是百位上4和1相乘,50×4=200就是十位上5和4相乘,2×4=8就是个位上2和4相乘。
  师: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算法,你们更喜欢哪种方法?为什么?
  师:同学们你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道题,这些方法有什么联系的地方?
  (二)自主学习4×248
  师:同学们真厉害,老师没有教就顺利地解决了,学习单上还有一道,你能算一算吗?
  学生上来板书汇报算法:
  生:对我的发言有什么补充或提问?
  生1:为什么积中间写0?
  生2:为什么百位上写6?
  生3:我提醒大家百位上的是十位不能忘记。
  (三)比较
  师:观察黑板上两道算式的计算过程,有什么相同的地方?有什么不同的地方?
  相同点:都是三位数乘一位数。
  不同点:一次进位与连续进位。
  二、迁移练习
  1.我会算(想1)
  师:你会算吗?自己算算。生汇报计算过程。
  师:比较一下这四道题的计算结果,你发现了什么?
  问:观察一下,什么情况下积一定是四位数?
  追问:是不是百位上的数与一位数不能进位的就一定是三位数?你是怎么想的,请结合题目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。
  小结:三位数乘一位数,当三位数的百位和一位数相乘满十了,积就一定是一个四位数,如果不满十,我们还要看看十位和个位是否能进位。
  2.我会估
  师:看看这道题方框里填几,积一定是一个四位数?
  □42×4
  师:那这道题,积一定是一个三位数吗?什么时候就是四位数了?
  1□1×6
  【案例反思】
  儿童立场的核心就是发现儿童和引领儿童,儿童在本质上是一种可能性。因此,我就在思考,“三位数乘一位数”这节课的知识点对孩子来说并不难,如何才能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,如何站在儿童立场上设计本节课的教学,如何在本节课中更好地开发潜能、发展思维呢?
  (一)在自我研究中,开发潜能
  在教学“三位数乘一位数”这部分内容之前,学生已经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并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,因此,由原有知识建构新知识就容易一些,特别是算法的迁移。教材提供了一个与体育运动有关的生活场景,并从中提出一个可以用乘法解决的简单实际问题,由此引入课题。我觉得课堂应该是真实的、自然的,在这里如果从情境导入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,价值不大,因此我去除情境,在黑板上出示152×4,让学生自主研究解题的方法。
  站在儿童的立场首先应该尽最大的可能开发儿童,尊重儿童,并且允许不同能力的儿童发挥自己的作用。在出示152×4这道算式后,学生通过自主研究,出现了以下几种算法:
  A:152+152+152+152=608。
  B:100×4=400 50×4=200 2×4=8 400+200+8=608。
  C:
  在给学生自主研究的空间下,发现孩子之间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有一定的差异,很显然上面这三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是有差异的,而老师要做的则是看到学生的思考背后所蕴含的思想。第一种方法,孩子显然是从算式入手,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问题,第二种算法看似口算,则是列竖式计算的分步写法,第3个孩子则是直接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迁移到新知上来,学习能力也是最强的。在理解想法的基础上,充分地尊重儿童,开发儿童的潜能,让学生自己讲解自己的算法,并通过这样的自主提问:“对我的想法有什么补充或建议?”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补充完善算法,讲透算理。事实表明,孩子完全能够胜任,课堂中孩子的表现非常好,“152×4就表示4个152相加的和。”“第二种方法就是列竖式计算的过程。”在孩子七嘴八舌的争辩补充中,他们经过自己的思考对算法和算理都有了新的理解。
  (二)在迁移练习中,发展思维
  计算课应巧设练习,巩固学习重点,了解学生难点。本节课中通过一组练习题将估算与练习计算糅合到一起,通过这一组题不仅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,而且解决了本节课的另一个目标“估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”,而学生参与的热情也非常高,在此基础上,出示“方框里填几,积一定是一个四位数?□42×4”“积一定是一个三位数吗?什么时候就是四位数了?1□1×6”在教材的基础上有所挖深。而最后的自主出题,不仅增加了孩子巩固练习的机会,而且让孩子对易错点连续进位的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,同时让学生通过说“我想考同桌什么?”“同桌想考我什么?”这样的问题,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三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的地方。
  在大力提倡“读懂教材、读懂学生、读懂课堂”的背景下,教师更应站在儿童的立场上设计教学,教无定法,贵在得法。而作为教师的我则是要寻找适合孩子的教学方法,因为适合孩子的教学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,要不断学习、实践、思考,而儿童的立场就是我们教育的根本立场,因此要努力实现基于儿童立场的数学教学,这将是我接下来的追求。
  参考文献:
  马中华.“二、三位数乘一位数(不进位)”教学设计与浅析[J].辽宁教育,2004(22).

特别说明: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,非《辽宁教育》杂志官网,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。
版权所有 © 2009-2024《辽宁教育》编辑部  (权威发表网)   苏ICP备20026650号-8